華為自研AI對寒武紀有怎樣的影響?

?機器人資訊 ????|???? ?2020-07-09

  AI是目前最火熱的技術領域,而AI芯片是承載AI運算的關鍵,不說NVIDIA、英特爾及AMD公司,微軟、Facebook、谷歌、亞馬遜等公司也在研發AI芯片。在這個領域,華為在麒麟970上首次集成了用于AI運算的NPU單元,使用的是寒武紀的IP授權。

 

  不過,上周華為的全聯接2018大會在AI界刷屏,也讓華為供應商——芯片設計公司寒武紀引來了不少議論。

 

  這次大會上,華為首次對外系統闡述其AI戰略,推出了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和算力超群的昇騰910、昇騰310兩款AI芯片。完全是自研指令集及架構,不是寒武紀IP授權,這也引發了市場傳聞,稱華為與寒武紀分道揚鑣,而且會成為競爭對手。
 

華為自研AI對寒武紀有怎樣的影響?


 

  處于議論另一端的寒武紀,一直致力于提供終端AI處理器IP和云端智能芯片,這與華為如今發布的AI戰略想要瞄準的市場有一定程度的重合,華為建立在完全自制的AI計算架構上的昇騰方案,同樣采用云+端的策略。而寒武紀此前也為華為麒麟970芯片提供NPU(神經網絡單元)當中的AI核心架構,與華為是合作關系。

 

  外界好奇,力推AI戰略的華為今后是否還需要寒武紀?華為與寒武紀是否真如外界所說,會從合作關系變為競爭對手,以及AI獨角獸寒武紀的商業化落地究竟做的如何?

 

  對此寒武紀創始人、CEO陳天石表示否認,他們還在軟件、硬件方面服務華為,華為接下來還會推出多個集成寒武紀處理器的新機型。寒武紀把自己定位成一家獨立的芯片公司,為下游廠商提供不同尺寸、面向不同應用場景的終端AI處理器IP以及覆蓋inference(推斷)和training(訓練)的不同處理能力的云端智能芯片。

 

  根據陳天石所說,寒武紀還在服務華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并不是有些不嚴謹的報道所說“華為與寒武紀徹底切割”。

 

  “基于麒麟系列的芯片的終端產品,軟硬件方面我們都在持續服務華為。華為下面還將陸續發布多款集成寒武紀處理器的新機型。我一直非常尊重華為,也感謝與華為的合作,這是雙贏的事。”

 

  陳天石表示,“客觀講,寒武紀對AI產業界的貢獻有目共睹,是AI芯片的提出者、布道者和實踐者。2016年,我們將AI芯片的思想和技術帶入華為,持續至今的合作讓寒武紀和華為都獲得了高速成長。”

 

  “再過十年回頭看,我相信我們的合作會成為中國芯片領域的里程碑事件——寒武紀是第一家作出最原始創新(從學術理念到商業產品)的中國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而華為是第一家敢吃螃蟹的巨頭,敢把地球上從未商業化過的技術用到最核心的手機芯片上。”
 

華為自研AI對寒武紀有怎樣的影響?


 

  "我們對技術的高度前瞻性認知、扎實的工程能力、敢為人先的冒險精神共同造就了寒武紀系列終端AI處理器、麒麟系列AI手機芯片和華為人工智能手機的巨大成功。這是這個時代的奇跡,這種事情,過去真的在中國沒有發生過。”

 

  2017年9月初,華為在IFA 2017柏林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傳聞已久的”人工智能芯片“——Kirin 970(麒麟970)。這是“全球首款第一枚手機AI芯片”。這款芯片就集成了寒武紀1A處理器的IP作為其核心人工智能處理單元(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

 

  不過,市場上關于華為自己做AI的說法就沒斷過,華為的AI架構“達芬奇” (Da Vinci)也傳聞已久。在日前的全連接大會上,徐直軍首次公開回應,他稱, “(達芬奇)是基于我們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和我們的需求自然而然產生的。寒武紀的也很好,但是沒法支持我們所需要的全場景”。

 

  結合陳天石的表態來看,華為的麒麟980處理器應該還是寒武紀的AI核心授權,之前傳聞說是寒武紀最新的1M核心,8位運算能效可達5Tops/W(每瓦特5萬億次),性能是前代水平的10倍以上,現在來看不一定是這個最新的1M核心了,如果真有10倍性能提升,華為自然不會這么沉默。

 

  徐直軍表示,華為需要的是從云到邊緣、到端、到各種物聯網終端,全場景的支持,因此必須要開創一個全新的架構,要能實現極致的功耗需求、極致的算力需求全覆蓋。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