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落烏堤
最近,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1萬2千多字采訪實錄在網絡上呈現刷屏之勢,并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采訪過程漫長,任正非以其睿智的言論,謹慎討論及回復了外界關心的一些問題,同時,在采訪中說到一些行業內被夸大的內容,財經無忌根據任老訪談,梳理一下任老對一些夸大現象的總結,并作出一些敘述。
01
5G沒有那么快到來
任正非:
……而且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因為我們跑得太快了,我們的年青人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一直講啊講,就把事情夸大了……5G現在暫時還沒有充分發揮出用處,太快了。這次中央臺用來在深圳(5G)直播春節聯歡晚會,也只是個演示性作用,這種演示還不足以變成大規模的商業行為。
任老在說話中一針見血的說明了兩個事情:
1)5G的作用是被夸大了的,而且華為的成就也被夸大了;
2)5G現階段還處于演示階段,這種演示還不能促成大規模商用。
1、5G標準確定簡要
2019年年中,聯想爆出了5G“投票門”事件。
坊間傳聞,聯想及聯想收購的摩托羅拉,把票投給高通,是為了換取高通5G旗艦芯片的首發權,而這次會議,正是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為了確立5G標準而主導的會議。
我們無法猜測聯想及子公司摩托羅拉移動的投票目的,也無從衡量聯想及子公司摩托羅拉移動的投票對5G標準制定的影響,但是,該次投票無疑給公眾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5G是要來了。
2019年5月21日至25日,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工作組在韓國釜山召開了5G第一階段標準制定的最后一場會議,會議確定了3GPPR15標準的全部內容。
2019年6月14日,3GPP正式批準第五代移動通信(5G)獨立組網標準凍結,這意味著5G完成了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
本次確定的R15標準是第一階段全功能版本,包括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兩種,非獨立組網標準已于2017年12月完成,2019年3月凍結,而此次獨立組網標準的凍結標志著5G第一版商用標準R15整體完成。第二階段啟動R16為5G標準,預計2019年12月完成,該階段將完成滿足ITU(國際電信聯盟)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標準。
目前3GPP正在討論R16標準的內容,R16可以看作5G最終版本標準,等到它完成并凍結之后,5G才將實現全面商用,預計時間是2020年3月,那個時候形成的5G標準才是完整的5G標準。
3GPP關于5G標準時間計劃表
5G標準的較量在于信道編碼之爭,此前有Turbo碼、LDPC碼和Polar碼三種編碼方案納入討論。
其中以高通為代表的美國企業主推LDPC碼被采納為5G eMBB場景的數據信道的數據信道編碼。
隨后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主推Polar碼被采納為5G 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投票通過后,國內甚至有媒體“驚呼”:“華為拿下了5G!”
這是極其不專業且不負責任的。
首先Polar碼不是華為提出的,而LDPC碼也不是高通最先提出的。
LDPC碼是由MIT的教授 Robert Gallager在1962年提出,這是最早提出的逼近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直到1996年才引起通信領域的關注,以美國高通為代表的企業,在LDPC編碼上研究較多,專利分布極廣,從而有一定的主導地位。
而Polar碼是由土耳其比爾肯大學教授E. Arikan在2007年提出,2009年開始引起通信領域的關注,華為也是自2008年3G落地后,才騰出手來研究和開發Polar碼,也就是說華為只是在Polar碼研究上處在領先地位,擁有較多專利。
簡而言之,爭奪標準的各方,都只是在自己所支持的編碼上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專利布局及產品布局,獲得5G標準之后,會更有利于后期5G的布局。
當然,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Polar碼成為5G控制信道編碼之后,確實是件利好,主要體現在一是在Polar碼上的研發投入有了一定回報;二是通信網絡標準不再由西方國家說了算,中國終于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其次,華為主推的Polar碼成為5G標準的eMBB場景也只不過是5G應用的其中一個場景而已,并不是完整的5G標準。
3GPP定義的5G三大場景包括:eMBB、mMTC和UR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