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機器人圈的那個中日混血兒現在怎樣了?

?機器人資訊 ????|???? ?2020-02-17

  前言:縱然站的越高風景獨好,但高處畢竟不勝寒。天機在享受快速建立品牌的同時也面臨著中日企業文化差異和產品成本把控等難題。然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天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尋求突破。

 

  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中日益重要的一個群體,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他們正在經歷著從小到大,從隱形黑馬到汗血寶馬的成長階段。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合資合作亦是大勢所趨。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有人提出了“借船出海“的思路,成就了一批下海經商人員。而后經濟的發展,市場的飽和給眾多經營人員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同樣也給了一些“借船出海”的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中國機器人行業中,我們發現有這樣一家企業已經掛帆啟航了。

 

  欲戴皇冠,天機勇擔其重

 

  17年7月,長盈精密和安川電機的合資公司--廣東天機機器人有限公司誕生在東莞,并于同年10月推出了同級別中速度最快的工業六軸機器人TR8。短短三個月內生產并銷售500臺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2018全年銷量將超過1000臺。據了解,自天機成立之初,公司即定位于國產高端,并且對標四大家族,在保證產品品質、精度、速度的同時以最高性價比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產品價值。
 

 

混機器人圈的那個中日混血兒現在怎樣了?


 

  放眼望去中國機器人市場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對于國內廠商而言,這絕非坦途。對此,廣東天機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莫卓亞在接受中國機器人網采訪時表示,國產機器人企業若要自己發展,沒有幾年的時間、經驗、技術的積累是較難迅速成長的。我們的初衷是借著安川電機的“船”,讓天機機器人找到“藍海”,共同探索新的機器人發展模式。但最終目的是“造船出海”,因為只有打造自己的船,才能更從容地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

 

  目前天機正不斷向價值鏈上端攀升,縱然站的越高風景獨好,但高處畢竟不勝寒。作為合資方,安川電機是全球機器人四大巨頭之一,在伺服電機、運動控制器、變頻器、機器人等領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天機通過引進安川成熟的生產管理體系和品質管理體系,共享安川在全球的供應鏈系統,大到核心零部件,小到一顆螺釘、一個密封圈,都經過層層把關,從而保證每個零部件的可靠品質。但反觀其另一面,有人就會問了,合資企業真的有如表面那么一帆風順嗎?

 

  對此,莫卓亞直言:“風浪是必然存在的,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天機在享受快速建立品牌的同時確實遇到了困難。第一,文化融合是眾多合資企業所面臨的一個世界級難題,尤其是跨國合資企業不僅面臨兩種甚至多種企業文化的磨擦與沖突,也面臨由不同國家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碰撞。 第二,天機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大多采用日系產品,使得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雖有心研發天機自主品牌的控制器,但也因種種原因受到制約。第三,目前這款TR8機器人的設計、研發等技術均來自安川,一旦某個設計需要改善,天機自己的研發人員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整改過程稍顯曲折。當然,研發人員在這個過程中,也更加深入地了解機器人從設計到生產到實際應用可能存在的問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只要核心領導層胸中有格局,上述這些問題都不叫問題,一定可以突破。”莫卓亞笑著說道。談及此,小編記得馬云曾說:“對企業家而言,注重細節與兼具胸懷是將企業做好的關鍵。或許細節能成就一個人或一家企業,但如果沒有長遠的布局,細節對成功則不再具備推動力。”


  遭遇行業瓶頸 天機尚有硬仗要打

 

  由于近幾年內外資品牌的集體搶灘,以及國有品牌的加速崛起,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機器人產業年均增長速度始終保持在15%以上,致使機器人產業頻頻站上“風口”,熱度不減。有人曾預言18年機器人產業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但從今年國內制造業的總體趨勢上看,行業風向欲漸回歸理性,眾多廠商面臨“降溫”。不僅制造業,甚至金融界對機器人產業也已不再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多位業內人士向本網編輯表示,企業正面臨著業績下滑的壓力。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