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機構與投資者更加重視人工智能與金融投資的結合,這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未來發展趨勢。
雖然人工智能在交易上擺脫了人類情緒的波動因素,但是智能機器人的程序是人為設定的,人為設定就會在交易策略、邏輯、建模等方面存在漏洞,再加上當前的人工智能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自我深度學習能力還遠遠不足,所以機器人炒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風險管理方面,AI若出現盲區時也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所以目前很多國外國內的投資機構還不敢完全依靠機器人管理,大部分都處于半人工半機器管理狀態。
2017年10月,全球第一只應用人工智能進行投資的ETF基金——AI Powered Equity ETF在紐交所上市。AIEQ使用的是IBM的人工智能系統的認知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投資美股。AIEQ全年日夜不間斷工作,同時分析6000多只美國掛牌股票,每天分析上百萬條相關的公告文件、財報、新聞及社群文章。利用量化擇時、量化選股、因子分析、事件驅動等N種量化模型選股,不斷地深度學習。
一年期滿之后,wind數據顯示,在美股1947只ETF中,AIEQ近一年表現排在第253位,戰勝了87%的同行。AIEQ近一年的漲幅大于5017只美股中的3359只,即戰勝了三分之二的個股,成績尚可。
據ETF.com網站統計,AIEQ當前的管理規模還比較小,目前為1.24億美元左右,還難以充分體現出大資金的管理能力。而在AIEQ的投資過程中還是發現了很多問題,就是其深度學習與分析能力還遠遠不足,譬如面臨特朗普的貿易問題影響、英國脫歐、美聯儲降息以及其他一些沒有先例的金融事件出現時,AIEQ的分析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缺點,而金融事件恰恰有非常復雜的不可重復性。
還有美國高盛公司打造的Wealthfront算是智能投顧的“獨角獸”,利用大數據引擎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和算法模型,預測包括美國股市、外匯市場、貴金屬市場以及期貨等市場的行情走向。在國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招商銀行、東方財富等公司也都在開發一些智能投顧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還都在完善之中,依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從華爾街投行到國內的一些投資機構,目前很多都在加大人工智能與金融投資的結合研究,它們依靠AI的綜合科技,包括神經網絡、大數據統計、特殊算法、交易量統計計算等等,綜合幾十種以上影響股票價格的因子構建全自動AI策略模型,但是在目前弱AI發展階段,受到AI自身科技能力的限制,所以還難以超越一些高水平的基金管理能力。不過隨著AI技術的快速提高,相信AI對證券投資以及金融業的改變是巨大的,不論是市場交易、基金經理、分析師、交易員、投顧等等都會遭受AI的挑戰,而現有的股票分析軟件也會被逐步淘汰。
無疑未來AI與投資的深度結合會為投資者帶來深刻的影響與更多的選擇,也會為基金與機構等的管理模式帶來沖擊,這是市場需要高度認知的問題,誰忽略AI誰就可能在未來投資中落伍。
利用海量數據資源,最大程度地提取與分析數據中的隱含信息,并做出最優化的決策,這是AI金融投資的發展核心,所以人工智能會給金融市場帶來深刻改變,會更尊重數據邏輯。AI的發展無疑會更讓市場變得更加透明,更向有效市場方向靠近,這就要求投資者更尊重市場的客觀性,也會越來越需要成熟AI的輔助。
但有的時候歷史發展就是一個悖論,當人工智能高速發展時,如果很多投資工作逐漸被AI所取代,人類的投資活動變得就像一種傻瓜行為,這時AI能為全民創造共富嗎?會導致金字塔分配形式的瓦解嗎?如果不能,AI最終會為誰帶來投資利潤,誰將會虧損?這都是未來AI與金融投資結合后將產生的問題。
面對今天高速發展的科技,作為一個投資者不能拒絕任何一種可能,哪怕你只有搬著一張小板凳坐在門口仰望星空,你也不得不去張望站在你身后踢你屁股的AI,這就是時代的催促! (作者:馨月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