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操作機器人的人,職業狀況如何?
昨天,來自人社部的相關調查顯示,“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未來缺口巨大,在崗人員中逾4成在30歲以下,青年職工成為不折不扣的“主力選手”。此外,這些操作員的薪資也不低,近半數已經達到了所在地區平均工資的兩倍。
未來缺口巨大
工業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對系統操作員的需求劇增,使其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一線的新興職業。
根據“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這一類別列入了制造業的十大重點領域,到2020年的缺口是300萬人。
根據職能劃分,一般的機器人企業內部技師級員工,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工種。首先是工程師的助手,主要責任是協助工程師出機械圖紙、電氣圖紙、簡單工裝夾具設計、制作工藝卡片、指導工人按照裝配圖進行組裝等。
其次是機器人生產線的試產員與操作員。此外,還有一類員工負責對機器人進行總裝與調試。
而引進機器人的企業本身常常缺乏維修能力,因此高端維修或售后服務人員也必不可少。
在機器人系統發生故障時,這一崗位的員工,需要根據故障提示代碼進行初步檢修,能清晰地匯報現場情況,并在技術人員遠程支持下解除故障。
青年職工成主流
如今,在汽車制造、3C電子制造、五金制造、陶瓷衛浴、物流運輸等各個行業,工業機器人操作員的身影頻頻出現。
調查數據顯示,青年職工成為操作員的主流人群。其中,18-24歲占比24.44%,25-29歲占比18.52%,這也意味著,30歲以下的操作員比例超過了4成以上。
除此之外,30-39歲以上占比28.89%,40-50歲占比21.48%,50歲以上占比6.67%。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新職業成為不少新人進入職場的新選擇。
從學歷來看,44.44%的操作員是專科學歷,1.48%為碩士研究生,45%的學歷為大專及以下。這一數據也顯示,當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就業門檻其實并不高。
薪資普遍較高
不過,這一崗位薪水水平倒是不低。記者通過幾大招聘網站查詢發現,上海地區的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起薪普遍在8000-10000元,而如果資深人員,更是要再上漲5000元左右。
事實上,調查數據也顯示,45%的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2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薪資普遍高于當地平均薪資。
以上海最新公布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來看,2019年本市平均工資為8765元/月。這也意味著,有近半數的操作員在滬的月薪能拿到1.6萬元以上。
需保持新鮮感和挑戰
隨著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作為占據智能制造業半壁江山的工業機器人也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機器人多了,操作機器人的人空缺自然越來越大。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裝備中心主任王衛軍就指出,工業機器人從業有一定的技術壁壘,相關高技能技術人才在企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換句話說,該行業也是在不斷推陳出新。對于從業者而言,需要不斷進步,從而找到新靈感,新思路,而不是每天重復機械式的操作。如果缺乏新鮮感和挑戰,最終只會再次淪為“流水線”操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