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智能配送 物流業添丁添彩

?機器人資訊 ????|???? ?2020-02-10

  “我是智能配送機器人,已順利抵達您的樓下,請憑提貨碼來取快遞。”也許有一天,你碰巧會收到這樣的派件短信。

 

  在今天的中國,飛速發展的電商產業倒逼著物流領域提質升級,過去這個高度依賴人力的傳統行業,正在倉儲、運輸、配送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引入越來越多的“黑科技”。其中,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研發各類智能配送機器人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業界人士認為,這種做法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和輔助,因為在提高配送效率、節省人工成本的同時,也通過數據采集和場景積累,為今后無人駕駛公交、環衛車等諸多應用提供了可能,間接將創造出更多無需繁重體力勞動的就業機會。

 

  機器人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

 

  近期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的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京東第3.5代“智能配送機器人”亮相。

 

  該配送機器人不僅外表乖巧可愛,還充滿科技“內涵”。它最多可以放置30個取貨箱,在5—15公里/小時速度行駛的過程中,由雷達+傳感器進行360度環境監測,能自動避讓路障和行人,并實現自主停靠等待。當客戶收到取貨短信后,可在交互界面輸入驗證碼或“刷臉”取貨。

 

  記者日前在貴州金融城一處京東智能配送站點看到,5臺機器人裝好貨物,工作人員點擊屏幕發出指令,它們就會自動向目的地行駛,一路上還根據場景變換著近光燈、轉向燈、示廓燈,認真工作的樣子吸引了許多行人圍觀拍照。

 

  “小小的一臺機器,價格可不便宜。”負責運營的工作人員麻曉永表示,這一代機器人搭建多個激光雷達、攝像頭,能夠辨別紅綠燈、自動泊車、人臉識別,到達指定地點后,機器人會根據設定好的時間停靠,等待客戶取件,完成任務后自動返程。

 

  他表示,目前主要想用配送機器人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以往配送員需要頻繁往返于配送站與服務片區完成訂單補貨,通過機器人的協作,配送員只需負責最終訂送,由配送機器人把貨物運輸到配送員前。機器人和快遞員,就像一對“CP”。

 

  據了解,2016年9月,京東正式發布首個配送機器人,并在當年“雙十一”時,完成了首單配送任務。2019年6月18日,京東配送機器人首次在北京市進行公共道路運營。此次京東在貴州布局的智能配送站是京東全國的第三個示范基地,預計年內可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前在內蒙古自治區、湖南省建設的智能配送中心已經實現運營。

 

  事實上,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各類智能配送機器人正成為物流行業趨勢。2016年9月,菜鳥網絡發布一段視頻,展示了旗下物流實驗室研發的首款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用戶可以事先向小G預約配送的時間、地點與物品,小G會協同進行包裹分配和運行路徑規劃。

 

  將催生超萬億規模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配送機器人的到來,一方面能夠提高配送效率、節省人工成本,同時也可通過大數據進行用戶畫像分析,了解居民購買力分布,賦能數字經濟發展。比如通過數據采集和場景積累,就可以為今后無人駕駛公交、環衛車等諸多應用提供可能,間接也將創造出更多無需繁重體力勞動的就業機會。

 

  “現在快遞小哥越來越難找,能做的人越來越少,機器人可以承擔一部分了。”負責運營的工作人員麻曉永認為,用了機器人,也會產生新的崗位出來,比如后臺監控中心工作人員、維修保障人員。

 

  今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其中,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等一批新職業,都與智慧物流息息相關。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8-2019中國智慧物流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當前物流企業對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數據、物流云、物流設備三大領域,2019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

 

  另外,物流智能化也得到來自政策面的有力支持。2017年出臺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就提出,要提升高速分揀機、多層穿梭車、高密度存儲穿梭板等物流裝備的智能化水平,實現精準、柔性、高效的物料配送和無人化智能倉儲。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