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9年“Global Market Insights”調查報告顯示,宇宙機器人市場2019年達到20億美元,到2025年將達到35億美元,分析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融入為宇宙探索開發的系統上市場正在經歷快速的技術開發。
據《Space Daily》報道,很多公司已經開發了提供增強移動性和操作簡便的AI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能在更長的時間里執行非常復雜的任務,并盡量減少人為干預。
2019年11月,基于人工智能的機器人CIMON開始與宇航員進行第一次對話,該機器人是德國DLR與IAM及Airbus合作設計的。全世界政府機關對宇宙勘探相關的實驗及項目增加使宇宙機器人的需求量在增加。
宇宙機器人市場的機械臂在尖端宇宙系統中需求比較高,機器人手臂可以幫助宇航員舉起重而大的物品。在宇宙機器人市場中,由于接近地球表面的小行星調查任務等原因,近距離太空勘探和運輸比較受歡迎,現有衛星的持續整備和服務需求創造了巨大的額外需求,加快了市場增長。
近距離宇宙運輸修理方面采用了高科技的運輸系統,支持把重的貨物運到目標物體,很多公司在近距離的運輸項目中進行大額投資。
2019年3月SPACE X公司對外發布Crew Dragon載人宇宙飛船成功幫助宇航員往返于國際空間站的信息。這艘宇宙飛船是美國第一個旋轉軌道的實驗室和自主對接的無人宇宙飛船。這個部門有衛星運營商,私人所有者,發射服務提供商,還有包括幫助宇宙飛行的適當功能的勘探公司,起到市場成長的牽引車的作用。
在北美包括NASA和CSA在內的國家機構正在積極的推動該產業的發展以引領市場,美國及加拿大為了掌握太空勘探主導權并在研發和技術上投入了巨額資金,亞太地區的太空機器人市場正在發展階段,目前中國、印度、日本正在快速成長。
宇宙機器人工學市場參與的主要公司有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 Maxar Technologies, Northrop Grumman,Astrobotic Technologies,Motiv Space Systems, Altius Space Machines等.
這些市場玩家正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以開發勘探和運輸相關的新解決方案,通過與NASA、ISRO等機構或政府組織合作及簽訂合約來鞏固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