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缺少的關鍵技術,國產機器人傳感器,依靠進口仍是我國現狀

?機器人資訊 ????|???? ?2020-10-28

  此前,有官方報刊發布了一系列的集合文章,公布了卡中國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一時間引發了眾多討論。國人突然意識到,想要徹底成為強國,路阻且長。我們將就此做一個專題,分析這些卡我們脖子的關鍵技術究竟難在哪?上期說到與醫療領域密切相關的“靶點”技術,今日講述國產機器人傳感器的不足。

 

  狹義上理解,機器人是最接近人類的一種機械體系,人們在進行設計時,希望它們可以模擬真實人類的四肢、五官、進而再到行為舉止以及思維能力。但想要機器人感知這一切,從而作出回應,觸覺傳感器必不可少。
 

我國缺少的關鍵技術,國產機器人傳感器,依靠進口仍是我國現狀


 

  觸覺傳感器是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這一部件的簡單轉變,便能讓真實世界以“二進制”的方式傳給機器人,后者再作出相應的活動。相當于給它一點壓力,它就能產生匹配的電流,但問題是壓力和電流都需要極為嚴苛、穩定以及精確的輸出。

 

  日本具備將這一信號轉變模式穩定化實現的技術,大概是一塊巴掌大小的陣列式產品,但它價格昂貴,即便如此,日本的產品依然在行業內供不應求。日本陣列式傳感器,在巴掌大小的范圍內分布著100個敏感元件,基本售價10萬元,而國內的傳感器多為簡單的一點式,售價100元左右,可以看出明顯差距。我們的機器人也曾想過使用本國企業生產的陣列式觸覺傳感器,但多番試驗都不過關,因為傳感器性能不穩定,且傳遞出的動作并不穩定,導致國產機器人有些愚鈍。“依靠進口”是中國機器人傳感器的現狀,中國其實有著上百家從事氣體、溫度等類型傳感器生產的企業,但這100多家企業,竟然都不具備生產日本同水準觸覺傳感器的能力。

 

  當前的情況是,國內研制觸覺傳感器的企業無法達到要求,因為公益門檻太高;而機器人生產企業也不敢貿然使用國產貨,這也就是形成了我國依賴進口的惡性循環。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