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容二虎,不是猛龍不過江,中國互聯網行業從業者不論出身,總喜歡英雄出草莽的調調,要怪只能怪行業競爭實在激烈。前有 O2O 的‘千團大戰’,后有網約車‘千車大戰’,再儒雅的 CEO 都要在燒錢大戰中打成將軍。
2014 年,網約車大戰從白熱化逐漸‘退燒’,雖然滴滴和快滴補貼紅包漸少,但沒人能判斷這是燒錢大戰的尾聲,還是下一波補貼開始的間隙。當時戴威還在北大做學生會會長,胡瑋煒還是媒體老師,兩人日后引發的共享單車大戰還要等上兩年。
其實,2014 年,出行領域的大戰并不只有滴滴和快滴,在‘最后一公里’的短途出行上,曾經上演過一場‘千輪大戰’。兩輪平衡車,和很多科技產品一樣,生在美國,長在中國。行業初期的高毛利和高增長吸引了國內近千家公司掘金平衡車產業。行業高光和崩盤幾乎同時出現,2014 年美國平衡車鼻祖 Segway 將國內多家公司告上法庭,美國當局對國內平衡車產品發起‘337’調查,出海無望國內市場打不開的情況下,平衡車行業面臨‘卡脖子’困局。
戰后封侯,大戰之后總會出現新王者,‘千輪大戰’也不例外,同行倒下了,剩下的一家公司——九號機器人笑到了最后。
2015 年,成立不到三年的九號機器人‘不惜血本’收購美國平衡車鼻祖 Segway,為了完成驚人‘逆襲’,團隊甚至不惜出賣股權。收購 Segway,成為全球平衡車霸主不到一年,九號機器人即將重心轉到了電動滑板車,開啟業務增長第二曲線。兩周前,九號機器人最新智能電動滑板車面市之際,無人配送機器人系列產品的曝光,將公司成為‘末端物流運力提供商’的愿景昭告天下。
從平衡車公司到‘簡化人和物移動’的技術派物流運力公司,‘千輪大戰’幸存者九號機器人如何做到百億估值?在三級跳式發展中,九號機器人做出的反常決策背后的思考是什么?近日,九號機器人聯合創始人王野和極客公園復盤了團隊成長中的思考和抉擇。
‘賣血’收購
九號機器人在 2014 年下定決心收購美國對手 Segway 時,公司剛剛成立兩年,而后者已經是成立 15 年、全球平衡車市場絕對的霸主。雖然當時九號機器人已經將年營收做到了近 3 億元規模,但面對老大哥 Segway 時,從品牌積累和全球知名度來說仍然是絕對的‘弟弟’。
‘最開始時候毛利非常高,能做到 50% 以上。’王野說到,當時國內平衡車技術和產業鏈以及基本成熟,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進入這個戰場,迅速將價格拉低到 Segway 的幾分之一。當國內的極客開始踩著兩輪平衡車在路上御風而行時,中國低價平衡車也開始打入美國市場。
不過,國產平衡車廠商在美國撞了墻。
2014 年,Segway 對中國多家平衡車廠商提出訴訟,狀告后者侵犯多項專利設計。作為平衡車領域的開山鼻祖,Segway 擁有和產品相關的 400 多項全球專利,只要做平衡車,一定繞不過去。
‘Segway 的專利很基礎,打個比方,只要是四個輪子,前面兩個可以轉向,有四個座位,像汽車這樣的,之后所有汽車都侵犯這個專利。’王野說到,而由這樣的專利派生的其他專利,像四面墻一樣將挑戰者的前路徹底堵死。
同年,美國政府針對中國平衡車產品發起‘337’調查,美國最大電商亞馬遜將所由來自中國的平衡車產品下架。國內平衡車產業在大棒打壓下撤出海外市場,稍微小一些的公司就地破產,稍微大一些的退守國內,不敢再動全球野心。
同樣在被告席上的九號機器人,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對抗、接觸、嘗試合作并最終收購 Segway。看似‘無知者無畏’的決心背后,其實是團隊絕對的理性思考。
‘首先,平衡車在國內短期內肯定拿不到路權。而拿不到路權,它就始終是個玩具。所以必須出海,而不打破 Segway 的專利墻,就進入不了海外歐美市場,所以,要么和 Segway 深入合作,要么收購 Segway。’王野分析到,對當時的九號機器人來說,這一役決定了公司‘Go big or go home’。‘如果退守國內而不正面迎戰西方老牌公司的知識產權戰爭,等消費者興趣淡下來,公司完蛋只是時間問題。’
與其說是野心之舉,不如說九號機器人是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