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兩會,“人工智能”第三次出現在總理的報告中,并且首次提出“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但同時,關于人工智能泡沫的思考也在深入。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接受記者關于人工智能領域面臨的挑戰采訪時表示,這個領域肯定有泡沫,而且泡沫還不小,但行業走向成熟、理性的過程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泡沫出現、去偽存真確實正是國內外AI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昨天福布斯發布文章稱:“似乎每天都有新的科技初創公司向投資者募集資金,希望將人工智能發展成為其業務的關鍵部分。然而,令人驚訝地是,近期一份新的報告顯示,歐洲40%的“AI初創公司”并沒有以任何實質性的方式將AI應用到自己的業務中。”
福布斯報道援引了MMC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報告指出歐洲2830家被歸為人工智能公司的初創企業中,只有1580家符合描述。MMC公司的研究主管David·Kelnar說,“在40%的案例中,我們找不到人工智能存在的證據。”他補充說,這也就意味著,“人們以為是AI公司的一些企業實際上可能并非是真正的AI公司。”
作為國內最早布道人工智能的企業家之一,李彥宏對此并不意外,并認為這是新技術、新趨勢走向成熟理性的必經之路。他在“兩會”期間對媒體表示,任何一個新趨勢到來的時候大家都會感興趣,出現一擁而上,這時候一定會產生一些泡沫,包括一些創業公司估值非常高、融資額度很大等等。還有一些大公司,不管適不適合去做人工智能,也都在講人工智能,也把很多研發資源投入到人工智能上。應該看到,只有大家一起上的時候,才能推動這個產業迅速走向成熟,而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過程也必然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對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福布斯援引報告指出,“有著人工智能標簽的初創企業募集的資金比其他科技公司要多15%至50%。”初創公司將“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利于融資的標簽,貼在了自己身上,這樣的現象從歐洲蔓延到國內。CVSource的一項報告顯示,2013年,一共有21家中國人工智能創業企業需要融資,而到2019年一季度時,就有130次融資事件,402億的融資額甚至超過2017年全年。
雖然人工智能行業存在一定的泡沫情況,但這是任何一個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難以回避的問題,總體來看,人工智能無論是底層技術、還是商業化應用上,都有不小的突破。不僅理論不斷推陳出新,計算能力上越來越強,數據越來越多,可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李彥宏認為,即使泡沫存在,但對人工智能仍需足夠重視。他表示,有人覺得人工智能現在能做的、有意義的事還不夠多,這個市場還處在早期階段,所以對它不夠重視,這是很危險的,是對人工智能的一大誤解,另一大誤解則是擔心人工智能會超越人、控制人。
據悉,作為一家將人工智能作為主要戰略的高科技公司CEO,李彥宏已經連續5年提出人工智能相關提案。此次“兩會”當中,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把人工智能方面立法列入抓緊研究項目,圍繞相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論證。并將一些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列入本屆五年的立法規劃,如數字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和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