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上到地上 無人駕駛終于航行到了海上

?機器人資訊 ????|???? ?2020-05-09

  日前,又一則很有意思的廣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廣告是土耳其一家科技公司Vestel的宣傳片,在廣告中講的是一艘再滿集裝箱的貨運船,在經過某片海域時遭遇了海盜劫持,當海盜們控制船只后,興致勃勃的去查看他們戰利品,卻發現集裝箱里都是空的,然后一只只機器人出現在了他們周圍,之后的劇情就很顯然了,機器人們搞定了海盜,奪回了船只的控制權,并把鑰匙交還給了船長,它們自己則乖乖回到了集裝箱中。

 

  這確實很科幻,機器人安保或許離我們還太遠,不過下一次海盜們打劫的會是一艘無人貨船倒是極有可能。


  無人駕駛貨船,海盜連看都不想看

 

  上月,勞斯萊斯商業海運業務公司宣布與英特爾達成合作協議,將在未來使用英特爾的芯片打造自動駕駛貨船,并預計于2030年正式下海出航。

 

  日本一家貨運公司則計劃在2019年測試它的首艘遠程控制的船只,計劃到2025年部署數百艘無人駕駛貨柜船;而在中國,一家公司計劃在2021年推出自己的首艘無人駕駛貨運船。

 

  對于無人駕駛船舶的研究其實從二戰時期就已經開始,不過都是小型船只,多應用于軍事和民用領域。

 

  無人駕駛貨船對比有人駕駛貨船確實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無人駕駛貨輪,在人力成本上的減少不是一點半點,一艘貨輪人員配置更具其航行路程及噸位會有所不同,包括船上的廚師等一般是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而無人駕駛貨船只需要配備幾名維修人員和一個廚師或許就能完成一次遠程航行。像近距離行業或許都不需要配備人類員工。

 

  其次,由于船員數量的減少,通過減少船員的生活設備、控制區域,可以節約大量船體空間,使船體可以承載更多的貨物,提高經濟性。

 

  最后,可以有效改善船舶航行的安全問題,例如遇到惡劣氣候或船員極度疲勞時,即便是最極端的情況,遭遇海盜劫持,也可以有效減少人員傷亡,據國際海事局發布《2017年全球海盜活動報告》數據顯示,全球2017年共發生180起海盜劫持事件,這雖然是自1995年以來全球海盜襲擊事件最少的一年,但遭到綁架挾持的人數仍在不斷上升,2017年共有166名船員遭到綁架或淪為人質,其中3名船員被殺害,6名船員受傷。

 

  從技術層面來看,無人駕駛貨船比起無人駕駛汽車,其技術難度將會更低,大海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對于船只而言,在海上四面八方都是路,沒有無人駕駛汽車的道路要求,并且相對于陸地,海運對秩序的要求更加嚴格,對船只都有速度要求,還沒有行人、其他機動車的干擾,即便出現了某些判斷失誤,也不容易造成大型事故。

 

  當然有人會說,無人駕駛貨船不是會更加容易遭遇海盜襲擊嗎?畢竟船上一個人都沒有,等于是打開大門等著人家海盜上門啊,甚至人家海盜都不用上門,通過黑客直接將船給黑了,這不就等于是將貨物往海盜家里送嗎?

 

  對于這個問題研發人員當然有考慮,無人駕駛船舶相比傳統貨船,它的船身更高,海盜無法輕易登船,并且會配有自動防護手段,即便海盜登上船體,也無法取得船只的控制權,通過遠程開啟緊急指令,船身會拋錨或在原地打轉,并通知附近的海軍部隊,在沒有人質被挾持的情況下,可以更容易奪回船只,并且想要通過黑客遠程控制也沒那么容易,畢竟要真正黑下一艘船可不像電影中拍得那么簡單,所以對于海盜而言搶劫無人駕駛船只不僅難以拿到貨物,又沒有人質可以換贖金,還可能被擊斃,實在是沒有半點吸引力。


  航海規則或是無人駕駛船舶下海的最大阻礙

 

  現階段無人駕駛船舶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無人駕駛船舶在技術上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遠程遙控駕駛,另一個是更高級的無人自主駕駛,無人自主駕駛就相當于無人駕駛汽車L5級別。

 

  技術上無人駕駛船舶難點在于面對惡劣氣候及在磁場較大區域的信號問題及對于海面物體的探測捕捉。像關鍵的能效控制、航線規劃、安全預警、自主航行等技術都在完善之中。

 

  自動停靠、離岸,自動維修、清洗、更換零部件,還有像自我防御方面也都需要更高的智能化技術。

 

  這些技術預計到2020年左右將會逐步完善,所以技術可能不會是無人駕駛船舶發展的最大阻力,相反于無人駕駛汽車,政策可能會拖延無人駕駛船舶的下海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