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槍手需要子彈喂出來”
2日上午,雖然已是暑假,但尤溪縣實驗小學機器人教室一如既往地熱鬧。
“我們從1日開始就每天開課,上午9點到11點半是普及班的孩子上課,下午是競賽隊員訓練。”指導老師蔣際君說,這幾天,一直有家長和孩子打電話給他,申請參加機器人培訓,“人數比較多,我們計劃8月份再開一個班”。
機器人教育,是指通過設計、組裝、編程、運行機器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在機器人教室里,興趣小組的成員們發揮奇思妙想,將大大小小的零件組裝成形態各異的機器人,進行可視編程、設置參數、調試數據等,讓機器人完成伸縮、提物、轉向等各種動作。他們還可帶著自己的機器人,參加各種比賽,進行創意、實用比拼。
“比賽時細節很重要,要精準、快速。”13歲的詹宇軒對記者說。他是興趣小組的老隊員,曾2次獲得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該校的機器人科學興趣小組成立于2010年,當時只有蔣際君一名指導老師。他第一次接觸比賽,是參加在三明舉辦的福建省青少年機器人比賽培訓。
回憶起第一次參賽的經歷,蔣際君記憶猶新:“這是一項全新的科目,比賽時間定在2010年4月。我們2009年11月收到比賽通知,當年12月份才開始培訓學生 。”準備時間緊迫,擁有的條件也很簡陋——兩臺機器人設備、一臺電腦。普師專業畢業的蔣際君,要自己先學會,還要教會學生。
“讀懂規則就花了20天,緊接著設計方案、改方案。這是與時間的賽跑。”他說,“神槍手需要子彈喂出來,機器人比賽也一樣。賽場上只給三次機會,不能出差錯。我們沒有經驗,所以更要勤快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群熱愛機器人的小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機器人的組裝、編程,還玩出了成績。從2010年4月開始,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接連獲得FLL機器人工程挑戰賽市、省、全國冠軍。作為當年福建省唯一的代表隊,該校首次參賽就取得全國一等獎,一時傳為佳話。
此后,該校機器人參賽隊再接再厲,共在國家、省、市各級賽事中獲得196枚金銀銅牌,連續多年包攬省、市機器人競賽小學組基本技能和FLL機器人工程挑戰賽項目的冠亞軍。
“大家都能玩,才是真教育”
早在2010年,尤溪縣就將“開展機器人教學與實踐,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納入教師小課題研究立項。
然而,在山區縣,當時機器人教育的狀況是:學校缺乏專業教師、設備,校外培訓機構動輒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培訓費用,讓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望而卻步。
“機器人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玩的。大家都能玩,才是真教育!”尤溪縣實驗小學校長吳章文說。
為此,該校投資近30萬元,裝修出200多平方米的機器人創客空間,并配備6個指導老師、30多個學習套件,可容納60個學生同時上課。“每期都有200多個學生,每個周末免費為孩子開課,但還是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們對機器人的喜愛。”蔣際君說。
多年來,該校一直秉持“普及為主,競賽引領”的理念,以競賽作為載體,讓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成為小創客。目前,該校的機器人教育已自成體系,學校編制了《簡易機器人制作》低、中、高3本教材,開發了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的校本課程,通過圖文、視頻、實操等多種方式教學,在科學課上開展機器人相關的普及教育。
“我們希望不僅僅是實小的學生,而是全縣的孩子都來學機器人知識,讓機器人創客活動走進每一所學校,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吳章文介紹,為了在全縣普及機器人課程,去年7月,學校組織相關教師,開發出Li-Robot創客機器人套件,包含了40課時的機器人普及課程,足夠滿足一整年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