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時刻,就要到來。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如何以科創帶動未來發展備受關注。
如今,這樣的課題有了更加明晰的藍圖。
上海制定了“兩步走”規劃:2020年前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到2030年形成科創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最終目標是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19年是科創中心建設的深化推進年!
上海市市長應勇的最新表態進一步描繪出科創中心的未來:上海要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結合國家需要和上海優勢,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作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堅突破。
具體怎么做?答案是,加大力度,加快進度。
張江科學城:加快匯聚創新資源
上海張江活力四射。張江科學城堪稱創新活力之源。
總面積為94平方公里的張江科學城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2019年,一批重大創新項目在這里順利推進,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2019年,這里的一舉一動同樣備受關注。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櫻表示,推動科創中心建設,特別是張江科學城作為核心承載區建設方面,應該強化三點功能:一是具備國際視野,二是形成產業集聚,三是實現產城融合。
“張江高科正加快科學城西北區城市更新、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建設、承接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運營,進一步推動張江科學城的發展。”劉櫻說。
其中,集成電路產業是張江引以為自豪的產業。全球IC設計企業前十強中,有6家在張江有分支機構。全國IC十強企業中,有4家完全落戶張江。張江的IC設計產業占上海比重達到了70%。
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位于張江高科技園區核心區域。該園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已有阿里巴巴、紫光集團、上海韋爾半導體等企業入駐。
據介紹,2017年,以張江集成電路設計園為核心的張江地區設計業銷售收入為300億元,占全國市場的比重為14.4%,2020年的目標是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2025年將達到1000億元。
“未來,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最終將達到千億級設計產業的銷售收入目標。”劉櫻說,未來5年到7年間,園區載體面積要從現在的近250萬平方米增加到380萬平方米,到2025年,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將成為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最集聚的區域,帶動上海成為全國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規模最大的城市,助力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推動產城融合,張江高科還將力求突破傳統產業園區開發主體的角色,探索如何以平臺思維打造創新生態圈,助力入駐企業在園區實現金融、科技以及上下游供應商之間的完美對接。
其實,在搭建科技和金融對接平臺方面,張江高科早已布局。
“過去幾十年當中,我們已經投了180家企業,其中27家已經上市。”劉櫻說,張江高科將力爭成為科學城創新生態整合商,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多的產品科技研發和應用場景,以及與PE、VC對接的平臺。
剛剛落戶于張江科學城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給了市場更大的想象空間。這里將成為發現培育優質科創企業、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服務的重要載體。
據介紹,該基地將在科技金融、創業孵化、風險投資等方面探索新的工作機制,為長三角企業擬上市公司培育、已上市公司優化、債券融資、并購重組、企業培訓等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專業服務。
劉櫻表示,2019年,張江高科承接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的運營,將為科學城內創新資源的匯聚搭建平臺,帶動科學城高水平的開放。
市場化母基金蓄勢待發
上海加大金融支持,助力科創中心建設的另一種形式,則是設立市場化母基金。
“股權投資行業是科技創新類企業的天然伙伴,股權投資行業服務科創中心建設的潛力巨大。”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一位相關人士表示。
發起于2017年9月的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上海科創基金),正是以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為戰略使命的科創母基金。目標規模為300億元,一期規模為6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