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AI研究機構OpenAI重組:成立“有限盈利”企業

?機器人資訊 ????|???? ?2020-04-28


 

  據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道,OpenAI未來可能將不會再像從前一樣開放。這家曾經的非盈利機構今日宣布,他們將會進行重組,成立一家“有限盈利(capped-profit)”企業,也就是當投資所帶來的回報超過一個特定的點時,他們將把這部分收入視為利潤。但是在一些人看來,OpenAI此舉會導致他們和其它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不再有任何區別。

 

  從現在開始,OpenAI將不再像以前一樣是一家單純的非盈利機構,當投資回報達到一個標準之后,OpenAI將會將其視為企業利潤。準確的說,這個標準是“回報金額超過投資金額100倍的部分將被視為利潤”。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位投資人,今天向OpenAI投資了1000萬美元,那么當這1000萬美元產生了10億美元的回報之后,超過10億美元的部分將會成為OpenAI的利潤。

 

  OpenAI在其官方博客中對這個決定作出了解釋,他們寫到:

 

  在未來數年中,我們需要在大規模云計算、吸引和留存人才以及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開發方面投資數十億美元。

 

  在追求使命的同時,我們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融資能力,而我們此前所熟知的法律結構無法完成這樣的平衡。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將OpenAI LP打造成一個追求盈利和非盈利的混合機構,我們將其稱為“上限盈利(capped-profit)”企業。

 

  該公司承認,以非盈利機構的身份進行運營,使得他們很難完成融資。你可以想象,投資人并不愿意對這樣的機構進行投資,因為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回報。盡管非盈利機構也可以通過一些附屬項目或是子業務賺錢,然而對投資人來說,對非盈利機構進行投資并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好辦法。

 

  如果不是在與谷歌、亞馬遜等大型企業在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領域爭奪人才,資金的缺乏對于OpenAI來說也不會是什么大問題。人才的稀缺導致了用人成本的不斷上漲,如果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金水平,OpenAI將很難招攬到優秀的人才。此外,技術和產品開發的成本當前也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線上。

 

  其實在2015年OpenAI成立的時候,他們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但是該機構的創始人那時曾表示:

 

  我們的目標是要促進數字智能的發展,讓其為人類這一群體帶來好處,不受財務回報等壓力的約束。由于我們的研究不需承擔財務義務,因此我們能將精力全部放在為人類取得積極的影響上。

 

  然而這樣的宣言和使命并沒有為OpenAI帶來太多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OpenAI并不是第一個被資本絆住腳的非盈利機構。現在的情況是,在人工智能這個領域,來自全球的企業都在發力,而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部分先決要素,就是預算的規模。而且從某種程度來看,只有能夠完成盈利,才能真正的“不需承擔財務義務”。

 


OpenAI的Logo

 

  新的組織架構將可以讓OpenAI LP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進行有意思、有意義的人工智能研究。

 

  但是OpenAI LP將會收到OpenAI Inc.的“監管”,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OpenAI Nonprofit。OpenAI Inc.的工作,是確保LP所獲得的低于100倍的回報會被用在非盈利工作上,例如教育項目和宣傳項目等。

 

  該公司表示,他們給利潤定了一個非常高的回報上限。他們說道,如果他們成功的創建了一個可以使用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我們預計將獲得比投資人的投資金額或是OpenAI LP的工作人員的付出高很多的價值,只有超過了這個價值才會被我們視為利潤。”

 

  他們的這個做法,有點類似在火星上進行房地產投資:在火星被人類充斥之前先買地產。無論OpenAI是否真的充滿了信心,他們的這個做法現在看來也只是在表達一個想法而已。當前AGI離最終實現還差的很遠,甚至尚未并大多數人所理解。任何一名人工智能研究員都知道,即使擁有龐大的預算、頂尖的人才以及無窮無盡的計算資源,當前想要實現AGI也只是一個夢想。

 

  OpenAI LP的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特斯威夫(Ilya Sutskever)幾個月前曾在Reddit上表示:“如果不能在算力上大規模增加投資,現在我們連留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最前沿領域都做不到,更不要提打造AGI了。”也就是說,無論AGI是個什么東西,沒有錢肯定是實現不了的。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