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Nature》發布了一篇題為“Will China lead the world in AI by 2030?”的報道,該報道稱,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質量越來越高,在學術、人才資源和人工智能治理等方面都在追趕美國。
今年來,國內人工智能產業迅速發展,人工智能也已上升至國家戰略,《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30年,使我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11月份,全國有15個省市發布人工智能規劃,并制定了具體產業發展目標,
美國方面,今年2月11日,特朗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啟動美國AAI國家戰略,旨在從國家戰略層面促進AI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不僅中國和美國,英法加日新等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將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俄羅斯雖然沒有明確政策文件將人工智能提升至國家戰略,但在普京的深入推動下,其學術、產業、軍工等領域都已將AI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隨著各個國家將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全球范圍內一場關于AI的戰略高地的爭奪拉開帷幕。可以預見的是,在這一領域,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于人才、技術、產業應用等多維度人工智能競爭將愈發激烈。
人工智能全球競爭的“新加坡”之解
2017年5月,《新加坡人工智能戰略》(AI Singapore)正式發布,在這項歷時五年,投資1億五千萬美元的國家計劃中,新加坡希望通過達成三個目標來增強AI技術實力:向 AI 研究的下一個浪潮投資;解決主要的社會和經濟挑戰;擴大 AI 技術在工業界的采納和使用。
日前,據人民郵電報報道,面對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競爭,新加坡推出全國人工智能策略,將在交通物流、智能市鎮與鄰里、醫療保健、教育以及保安與安全五大領域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科技的應用,從而促進經濟轉型。
據悉,在RIE2020計劃下,新加坡政府已經投入5億新元對人工智能進行深入研究和技術創新等AI技術、產業活動。新加坡方面表示,到2030年,新加坡將成為研發和推出具有影響力的“可擴展”人工智能科技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在產業應用方面,新加坡預計在2022年將AI系統應用于全國醫療機構,到2025年實現AI掃描“三高”患者的視網膜,計算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在教育領域,通過AI適應型教學,新加坡將通過在中小學英文科目使用自動批改系統,通過對教師勞動力的部分解放實現學生個人化教育。
在智能城市領域,新加坡政府計劃與2022年之前推出AI聊天機器人,指引居民向正確部門舉報社區問題。人才培養方面,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新家坡南洋理工大學與阿里巴巴在2019年正式啟動人工智能博士生培養計劃,以高額津貼激勵AI人才。
作為自然資源稀缺的小國,新加坡的發展歷史也證明了在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戰略下,通過創新驅動小國面對全球競爭挑戰的應對策略。在AI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小國更適合以創新驅動的“集約型AI”的技術創造和落地。技術創造的主體是人才,因而新加坡更需要將資源向AI人才培養以及海外人才引進方面傾斜。
馬克斯H博伊索特在《知識資產:在信息經濟中贏得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在信息經濟時代,對知識資產的有效管理是組織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在互聯網江湖團隊看來,人是知識資產創造、管理和應用的關鍵要素,因而以人才為核心,通過對知識資產的生產、發掘以及再創造是在以國家為主體的AI競爭中贏得優勢的核心所在。
2019年9月,《福布斯》網站曾刊文講述以色列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行業,以及其對全球人工智能競爭的意義。該文章稱“新的人工智能競爭者以色列正在迅速崛起;它在運用其在尖端數據分析的專業知識、軟件和硬件工程方面的人才以及經過檢驗的創業技能。”
對新加坡來說,以色列的AI發展思路據由一定的借鑒意義,即依托已有產業的人才、技術資源優勢,在自然資源、產業規模、市場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以技術創新作為突破,構建AI全球競爭的“不對稱”優勢。
人才技術為核心的AI“非對稱”優勢